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万里携家出塞行,男婚女嫁总边城。多年无复还乡梦,官府犹题旧里名。
急雨来石壁,飘然空外泻。远树湿残红,徘徊莺不下。
好鸟尚惜春,孤花已报夏。铁马从东来,阴云惨欲射。
谁向蟠溪隐,蓑笠恐不暇。寄愁与东风,注目寒江夜。
古寺翠微间,溪山契悠想。明月下庭除,忻然遂独往。
春溪漾素辉,寒松落幽响。繁阴渐迷离,疏影散林莽。
一径薜萝深,拄杖缘萝上。高僧夜未暝,开轩共澄朗。
坐久若有得,无言倚虚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