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池塘春梦海天宽,无限离情下笔难。半壁东南犹战斗,一家儿女幸团圞。
不因酒债衣常典,聊寄梅花句亦酸。知是客愁牵两地,加餐努力报平安。
乍闻得、一声春去。料想东园,落花无主。越样离情,黛痕只向翠蛾聚。
绣帘空卷,云叠叠、关山暮。便诉与常仪,只逗凄凉无数。
最苦。袅垂杨线弱,谩欲系情教住。天涯恁远,怎但在、阑干斜处。
拌换却、满眼流光,夜窗听、沉沉风雨。问燕子能言,曾唤春人醒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