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
徒闻鹊驾横秋夕,谩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夜闻春雨声,农人侵晓起。开门望南亩,平畴净如绮。
呼儿驱黄犊,径去苍烟里。秉耒冲含膏,泛泛土花紫。
陇长枯荄深,扬鞭泥没趾。一犁复一耙,确荦成软美。
东风吹蓑笠,布谷鸣不已。中田饭脱粟,馌饷妻孥喜。
力田在及时,古训良有以。归来茅檐下,濯足前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