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遍池塘绿染,夏浅如春。篁粉细,瀫纹匀。正布谷声中,烟丝掩冉;
玫瑰香里,雨脚因循。万事苍茫,频年落托,八口支离望一身。
乡里暂归还道梦,琴书典尽始知贫。
却顾东轩壁上,蜗延藓蚀,旧题字、一半凝尘。梅旋摘,酒初温。
满庭草色,容易黄昏。舐案馋蝇,麾之不去;窥灯黠鼠,旁若无人。
伤心难话,但閒支病骨,花看姊妹,药试君臣。
年年插棘引寒葩,种药分畦傍水涯。穿径扫云寻好句,过墙送酒仗邻家。
披星早约亭亭干,和雪还培细细芽。靖节当年定如此,满收秋色上篱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