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自兴雕板易钞胥,市册虽多乱鲁鱼。君自石渠翻七略,复依官阁惜三馀。
世推列架皆精本,我愿连墙借读书。政恐衡山承召起,牙签三万又随车。
人居浮世,身是浮生。贪婪浮利浮名。有若浮云聚散,无准无凭。
浮华不坚不固,似浮沤、石火风灯。浮虚事,奈人人不悟,却以为荣。
儿女金枷玉杻,厅堂是,囚房火院迷坑。妻妾如刀似剑,近著伤形。
无常苦中最苦,细寻思、胆颤心惊。諕得我,便回头,却做修行。
徘徊出桂苑,徙倚就花林。下桥先劝酒,跂石始调琴。
蒲低犹抱节,竹短未空心。绝爱猿声近,唯怜花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