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二句“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勾勒出“池馆”的气象景物:天色微阴,春雨绵绵,池塘水涨,已与桥平,细雨又把杏花浸洗一番。这二句似乎实写南园桥边雨中杏花,却分明是虚写风雨摧残中的柳如是,以实写虚,从而得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紧接着二句“微寒着处不胜娇,此际魂销”,描绘了一幅杏花娇弱,好象承受不住春寒风雨的景象,这让伤名的诗人黯然销魂。
上片一反诗词中用杏花装点热闹繁荣场面的惯常手法,用重笔描写它在春寒冷雨之中的“不胜娇”。在作者渲染的这种令人黯然神伤的情景中,作为虚影叠印的柳如是,则已绰约其中了。
下片则借杏花的“零乱’’写柳如是的飘零身世,以抒发一己的“无那”心绪。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一个“忆”字,引出城门外长堤边这一派红颜憔悴、玉蕊凋零的残败景象。几句中三次写花,三次写法各不同:一曰“粉香”;二曰“玉颜”;三曰“淡红”。从“味”、“形”、“色”描绘之,美的确美矣。只可惜红颜薄命,生不逢地,只能用“寂寞”打发日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所咏的,是春雨微寒中的杏花。但吟味再三,雨中花间,总依稀晃动着一位佳人的倩影:她就是江南名妓柳如是。词人笔下的“雨中杏花”,就是他心中的情人柳如是:当年的卖笑生涯,留下了“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的记忆;如今,与词人同居,承受种种欢爱,却也遭遇无边的压力,仿佛“奔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她以“寂寞”抗争,在无声中忍受巨大的精神摧残,任凭“玉颜”“淡红飘”,让青春年华流逝。词人对柳氏的遭际黯然“魂销”,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徒唤“无那”。
云白山青青,望可数百里。我从山背来,对境心数起。
昭代千龄运,斯文一柱功。初当延祐日,晚识广陵公。
朝士因推毂,先生猥击蒙。暌乖遗廿载,寤寐接孤风。
太史山川彦,仙儒馆阁崇。置身清切上,用志杳冥中。
句法黄初过,才名冀北空。朔南驰使节,江汉借归篷。
酒问馀杭姥,泉寻六一翁。境非秋水观,寺即紫微宫。
侍坐要王远,移家近葛洪。于焉承咳唾,足以振罢癃。
卓尔身为贵,胡然老见攻。战肥终道胜,德重岂途穷。
玉趾閒迂步,麻衣病鞠躬。茶烟窗冉惹,墨沼树玲珑。
饥甚无瑶草,招来有桂丛。输心何落落,把袂辄匆匆。
易进乘轩鹤,难追戏海鸿。明朝去吴会,长笑为谁雄。
日落狭潭风涌波,汎舟从此入天河。虚疑天上无人到,百叠青山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