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手倚晨扃一渺漫,山神拥出玉巑岏。光侵道者祠星室,迹破樵家斲药坛。
石笋撑空穿宿者,天机织素挂馀寒。俄然唤醒西南梦,怕作松州徼外看。
腊去东风渐破春,凭轩怅望倍凝神。鸟鸣晓霁声音乐,物被阳和气候新。
佳景牵怀吟稍遍,芳杯到手举宜频。灵均空诧离骚好,憔悴终为独醒人。
萧条秋色阑,淅沥秋风寒。壮士慷以慨,独坐空长叹。
有尘向谁掷,有琴向谁弹。出门逢周郎,立谈倾肺肝。
沽酒与之饮,因歌行路难。饱鴳笑饥鵩,荣艾嘲枯兰。
嗟我不得志,人谁青眼看。长躯付貂裘,壮发老鹖冠。
君也风云质,胡为亦泥蟠。去去复去去,舌在好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