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群鸿嗷嗷声正悲,腹中无粒恒苦饥。泽巢久被蛇龙毁,残羽又受飘风欺。
吁嗟乎,尔自饥,人自饱,尽尔哀鸣人不恼。尔自寒,人自热,莫学杜鹃口流血。
道旁诗客驻马听,凤皇有臣那可信。
翔风振层冈,日出林鸦散。故人不可见,对酒发长叹。
昔别惊苍茫,新愁复零乱。栖迟岂沦逸,才美宜卓冠。
伤哉岁年暮,之子实国干。有兄承家学,足以资考赞。
泣把海上书,去年入东观。秋霜肃群木,万里消息断。
念彼孤飞鸿,凄然度云汉。遥知当此夕,沈吟出虚馆。
上堂候甘旨,綵服故明烂。江亭春风远,水涩冰未泮。
中州烟雾集,群宿起鸣鹳。我怀实悁结,徙倚至夜半。
仰视天宇高,明星复东粲。况兹当远征,展转遂达旦。
陈书痛比秦庭哭,作赋情同楚奏哀。已遣长沙忧不返,如何宣室召空回?
身逢明主犹嗟命,天夺中年亦忌才。此日题诗还下拜,也如君吊屈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