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驰车出东城,车声何辚辚。揽辔就古道,古道多荆榛。
十进九反却,嵲屼摧吾轮。所造未千里,计程已逾旬。
岂不欲改辙,良愧前修人。吾宁重迟滞,此道终当循。
峨眉一簇曲江边,楼枕江开别一天。片石常怀仙磊落,残樽孤负月婵娟。
登临莫惜非吾土,景物还应似昔年。记得来时山色暝,疏钟打破翠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