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钱王陵。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遂溪县里春潇洒,密叶繁枝满绿阴。白日天风动清韵,如闻单父奏弦琴。
君不见龙骧将军意气豪,连帆战舰明珠袍。雄师八万挂席进,角声吹断黄云高。
鸾旗半卷青山里,鱼龙悲咽秋江水。自将玉篆付官家,不遣将军折一矢。
赤乌事业不崇朝,尽逐东风散怒涛。横江振旅铙歌发,白发将军看宝刀。
寄语横行且复休,孙郎战骨随蒿丘。当年割据山河壮,谁道降帆下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