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据说借用骆宾王的绰号命名(骆写诗好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调始见苏轼《东坡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故另有四十五、四十六两体。宋教坊复演变为《卜算子慢》,八十九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
“凉挂”两句,绘秋晨景色。言秋月凉沁高悬空中,金风轻拂晓云缓移。“井上”两句,状叶初落。言井边的梧桐树,看来还郁郁葱葱,没有秋天已临的感觉,但只见那儿已有一片桐叶象柔美的长发似的随风飘然而下,才忽然感到秋已至矣,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矣。上片以秋叶落暗示老将至。也是词的别名《缺月挂疏桐》的生发。
“来雁”两句,思人。“别燕”句中,“燕”,似指爱人,详见前第一百八十二首《绛都春》词及其注释。此言“鸿雁”传来的书信似乎已经太迟,我与爱人生离死别,又匆匆回归当差的地方。“知探”两句,借物喻己之景况。言词人曾多次探问秋天的菊花有没有盛开,如果秋菊一旦开花,就会香气四溢,醉人心扉。四处飘浮着花香,这就好象是春天又来了似的。此也有暗示:希望自己的景况能有所改善之意。下片也有推己及人之意。
燕市风光傍帝台,上元灯火欲重开。五城绣箔连云起,九陌笙歌动地来。
翡翠妆成花下翥,芙蓉擎出日边栽。雕鞍马上迷芳草,锦瑟楼中醉落梅。
遥见银花随月合,不教玉漏逐人催。九天乍转迎春仗,三殿行传上寿杯。
豹髓鸾膏浑费尽,看调玉烛咏明哉。
江面一峰秀,江声绕寺寒。楼台空际现,云树镜中看。
赠带风流在,分泉意兴阑。蓬莱原可到,惆怅避回湍。
瓮城东望势崔嵬,万顷银波翠嶂开。九月蜑舟收内港,潮婆风报澳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