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诗,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这二句诗流露出作者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 ,惟微风乃受以为势 ,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草堂的闲适幽静。这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诗中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悠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第二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言志。开篇描绘的是四川一带夜里常常多雨的天气:晚上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夜的雨,等第二天出门以后,靠在水边的栏杆上远望,才看到天色已经开始放晴。夜里的降雨和天明后的放晴构成了对比,烘托出晴朗天气的可贵,由此也引出下文。由于雨水的淋洗,四周的花叶变得很湿润,树林里也布满了水洼;淋湿的衣服已经干了,枕席也变得干净。“叶润林塘密”,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幽和静谧;“衣干枕席清”,显示出夜雨的绵长细密,也显示出诗人住所的简陋。紧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年老多病的现状,表达了他厌倦浮名的心情。“不堪”说明诗人老迈之甚,“何得”说明他对浮名厌倦之深,语气强烈,感情激荡。最后两句写他慢慢倒酒而饮,借此来消遣余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这首诗与前诗相比基调就沉重了些,描绘了一番蜀地的景象。在咏物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世,无奈饮酒来得以消遣。
龙津秋水涵太虚,今夕何夕光景殊。皓月当镜星贯珠,河汉倒影垂平芜。
微波漾漾风徐徐,新凉拂拂飘裙裾。阿母今年八十馀,清晨理发云满梳,起居俨重天人如。
有子在官名在儒,奉母禄养南北区。晨昏不忍离斯须,荆楚燕赵闽粤吴。
今年去官南海隅,北上咫尺天子都。官船轧轧如安车,阿母坐卧襟怀舒,清晨夜泊不知挐。
母在船上重褥铺,芙蓉映水摇氍毹。开瓮酒熟浮新蛆,秋园摘果雨剪蔬。
船尾曲突通行厨,家鸡水鸭美且腴,鲤鲫鲜大如江鲈。
奉觞酌酒前拜趋,月波荡酒如浮酥。子为母寿妇寿姑,阿妹次进偕婿夫。
酌献亦及婢与奴,熙熙春盎无亲疏。行礼有节俱欢娱,阿母笑语情愉愉,有妇右策儿左扶。
舟人醉饱从欢呼,鼓枻节歌声呜呜。四山叠翠开画图,溪濑漱石如笙竽。
双壶酒尽村可酤,盘馔狼藉溪可渔。人生此乐更有无,异乡到处同里闾。
惟期母寿庄椿踰,有子愿效返哺乌。作诗记实无浮誉,至元丁丑仲秋书。
无语独凭栏。离思谁传。东风破冻柳含烟。不信归鞭常入梦,珠泪偷弹。
买卜费金钱。愁绝离鸾。晴窗检点白云篇。怕有空闺孤烛句,惹蹙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