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重云几曲山,回头方见碧峰寒。天将仙掌都遮断,元恐尘中俗眼看。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漓江行近。讶凉伞万重,阴连无尽。黛色浮空,樛枝拂地,幽赏驿程徐引。
悄然翠烟霏处,乍觉尘襟清润。晚风峭,恍鸾吟吹下,瑶天笙韵。
曾问。来雁否,衡岳片云,不许南飞趁。何意征人,身轻一羽,却向玉簪留印。
望中五钗承盖,定有仙灵栖稳。上元字,但眠蚕谁寄,悠悠芳讯。
一听西川拥鼻吟,悠然古意未销沈。空山落木三秋景,老鹤孤鸿万里心。
庄叟漫誇渔父圣,伏波终怯武陵深。越裳杳杳徛兰远,空谷能无感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