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劳无补公家事,心冗空令学业衰。世路崄巇功业远,未能归去不男儿。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行人隐微径,古寺带平冈。山势依城断,河流入野长。
树欹枝坏道,草卧压颓墙。独酌无人共,松风荐一觞。
春江水绿春草长,暖风晴麦摇翠光。江头女儿踏春阳,宫鞋蹀?双鸳鸯。
浓蛾扫翠誇时妆,青梅如豆悬钗梁。含羞避客依垂杨,绿条花貌相掩映。
罗裙飒飒风逞香,我欲临流揽其裳。赠君江南充耳之明珰,愿君回贮流波双饯君。
东风南浦之离章,微辞谑浪空彷徨。彤霞无影散巫峡,飘然竟学孤鸾翔。
亦知佳人礼自防,岂比濮上桑间行。行云一去杳莫睹,痴心空断相思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