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眼前谁是此花身,寂寞猩红万古春。花有家乡侬替管,五湖添个泛舟人。
樯上一乌啼,灯明两岸齐。星垂古岘口,月照大江西。
地险分南北,时平罢鼓鼙。儿童清夜里,还唱《白铜鞮》。
干戈天地醉乡宽,令节招寻得暂欢。已喜高秋苏肺气,还愁短发落南冠。
来宾白雁关河杳,无主黄花霜露寒。却忆先朝王相国,东篱采菊笑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