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经微雨过芳郊,转觉长河气象豪。归骑已登吴坂峻,飞云犹认华山高。
门前岐路通西国,城上楼台压巨涛。欲问甘棠旧风化,主人邀客醉香醪。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江城暗雨,正残箫昏梦,客船无酒。曲里香尘,吹不起,还误少年衫袖。
官烛烟寒,驿亭波暖,绿入清明柳。玉人休折,小眉经岁疏瘦。
慢忆赋别东风,待新词谱遍,吴趋歌口。后日西园,春好在,留得一双鹤守。
蓬海仙踪,蓟门归梦,叠鼓催津堠。长安花发,故袍鸳缕能绣。
养以其久,真以其积。维积维久,是以为德。德而德之,或表而失。
德而弗德,然后能造。孰为斯施,孰为斯报。德其德者,伐干以斧。
弗德其德,培以根土。德乎斯乎,其孰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