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具体描写洞庭湖秋景。
扑入作者眼帘的还是一片萧瑟景象:“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位于洞庭湖岸边的一枫树,红叶纷纷飘落。澄澈的洞庭湖面,荡漾着粼粼碧波。开头两句,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景象;秋风萧飒,红叶纷飞,波浪滚滚,一望无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兴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纵情游览,让一叶扁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
“乘兴轻舟无近远”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们放任自然,超逸洒脱的性格。他们乘兴遨游,仰望白云明月,寰宇清朗,不由浮想联翩。浩瀚的洞庭湖和碧绿的湘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凄婉动人的传说: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对舜无限忠贞之情引起贾至的同情与凭吊,自己忠心耿耿而横遭贬谪,君门路断,这与湘娥的悲剧命运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诗人把湘娥引为同调。“白云明月吊湘娥”,诗人遥望满天的白云,皎洁的明月,怀着一腔幽思凭吊湘娥。“白云明月”,象征着诗人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的胸怀。整首诗的精华就凝聚在这末一句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月下凭吊的意境静谧幽远,情致含蓄蕴藉,弥漫着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使诗多了一层韵味和情致。
忆昔去家三千里,未有交游托燕市。当时独闻刘海峰,每把清尊说吾子。
尊府多年为贵臣,君才气更凌青云。会稽禹穴华岳顶,胸中万里千嶙峋。
归来风月澹襟抱,势去金貂非等伦。君爱朋交重圭璧,不恤家空徒四壁。
壮士论心天地閒,往往狂歌同落魄。去君远下沧江烟,醉卧白云天上船。
西风落叶东流水,挢首南鸿思北燕。新知强对伤怀抱,未若平生故交好。
海峰老隔黄山云,见子依燃蓟门道。雄才应勒万里勋,收身岂厌五湖岛。
但愿为龙我作云,对子玉颜长不老。千里淮南云水昏,几人流落怜王孙。
平生志意讵如此,离绪茫茫何可论。
雨歇杨林渡,东郊尽把犁。青溪千鹭饮,红杏一莺啼。
树色随帆近,波光入户低。三春无限好,两岸夕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