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岳阳楼》咏叹楚国由强变衰,讽谕楚王沉溺女色,使国势衰颓。李商隐的咏史诗,常常嵌入统治者沉溺于女色的慨叹,咏史中兼有爱情的色彩,是其咏史一大特色。
这首七绝前二句写楚国强大。楚国一度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为护城河,敢于与整个中原抗衡,秦国更不在话下。楚国统一了南方,若能乘胜前进,形势将有利于楚国。当时,诸侯四邻谁也不敢指责楚国打乱了周天下的秩序。这其实是借周失权柄、诸侯坐大之事暗喻唐王朝藩镇割据不服从中央。
后二句,语气一转,以一个设问词“如何”领起,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何楚王“一梦高唐雨”后,“自此无心入武关”?这“高唐雨”,自然是楚王在高唐梦见与女神交接。这件事是楚怀王还是楚襄王,历史上曾有很多争议。诗非具体的历史,不必去考证,只是泛指楚王即行了。历史学家会分析:秦楚之战,楚国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因素,故亡于秦。但是诗是靠形象来说话的,靠神韵、兴趣来表达。君王“一梦高唐雨”以后,楚国就走向颓势了,以此暗喻唐代君主沉湎声色而缺乏远图,以表达胸中的愤懑之情。这一总趋势完全正确,所以这首七绝倒是从大处着墨,抓住了历史主流的。
橡楠缘冬气,郁郁储群烟。远风振天羽,征雁皆南还。
一岸隔遥水,入路临溪田。朝发甘罗城,夕驻清河湾。
偃息秣良马,束书悬双鞍。爱此严霜辰,高帽发连卷。
轮蹄动不息,佳兴引胜缘。绮思托幽素,怀彼《行路》篇。
淮河日已远,黄河何溅溅。握手石梁侧,纵目当遐天。
丈夫安可悲,敬业尚慎旃。子归拜堂下,堂上方盛年。
忆别高堂凡五载,今日重游鬓毛改。长老惊为倒履迎,林园却似留春待。
松间旧榻下陈蕃,席上清樽倾北海。是日云销天宇清,大开南阁兴纵横。
钩帘晚峰万树出,俯槛晴坞千花明。少长须臾亦星聚,歌吟间作如韶鸣。
乃知此地即仙隐,万里何必求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