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各别。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第三句是一句惊心动魄的话。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这句话是判断,是议论,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紧承第三句,针对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风有情,不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这一句的“惜”字,与第二句的“损”字互相呼照。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比喻。莫损也有莫折之意在内。
第二首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损愁眉与细腰”那句双关语。就人来说,去了,还是可能回来的,不必过于伤感以至于损了愁眉与细腰;就柳来说,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将它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一种幽兰气自芬,淡云微雨湿轻尘。窗窥弱质偏怜汝,幔捲奇香故袭人。
小畹未轻三月雨,后庭先放一枝春。东风似解游人意,往复燕京赏更新。
宝历登三祀,觚坛类两仪。居歆修大报,肇祀述前规。
景迓初阳吉,斋严一月期。采章循节俭,缊豫屏纷离。
辂象停方贡,兵骖却道驰。殊庭崇祝告,太室款灵娭。
黄道晴曦丽,青郊湛露滋。龙常腾旎旖,蜺羽胜葳蕤。
列戟森宾卫,严更警禁帷。苍圆尊上帝,黄粹见方祇。
馥郁阳宫燎,芬芳帝籍粢。非烟浮羽籥,叶气冒尊彝。
济济锵圆玉,峨峨会采?。云裙纷下逮,月璧粲昭垂。
合奏谐纯绎,登歌美缉熙。贰觞勤俟献,虚次迄亲祠。
翊翊灵施佑,禳禳嘏致祠。招摇回左翿,阊阖敞南离。
侍仗朝绅拥,升楼禁跸随。胪驩皆岳抃,驿赦霈皇慈。
都号登瑶册,追思遗宝龟。燕谋端有自,鸿祉浩无私。
肃穆东朝贺,登闳宣室釐。庆绵千岁统,欢奉万年卮。
盛事辉三古,庞恩被八维。至诚深可卜,满假务深思。
兢业传家法,盈成保庆基。万方严表正,九篑戒功亏。
帝寿齐南极,边尘静北陲。具臣怀美报,成命绎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