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李世民的赐萧瑀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赏析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创作背景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猜你喜欢

昔闻商学士,水墨称绝艺。今睹寒林图,信美无与俪。

凄凉霰雪馀,簸扫悉轻脆。玄冰刮老骨,衣被荷纤荔。

龙须结璎珞,虎爪出锋锐。鳞皴蝮蛇壳,璀错琅玕蒂。

下有不死石,蓝污沃鬒剃。前有赴海湍,漱濯沙土细。

青烟曼遥渚,白日淡荒裔。苍茫浮云外,缥缈惑昐昧。

梧桐早飘落,凤鸟将焉逝。四序若循环,葳蕤在椔翳。

衰荣各有时,至道惟冥契。

西方有佳人,弱龄三春兰。一顾迷下蔡,再笑倾邯郸。

青楼十二曲,密睟胜广寒。寸玉耿孤抱,时时寄哀弹。

孟娵久不作,宿瘤骋朱丹。世道终如此,美恶随所观。

吞声勿复道,留与蹇修看。

御沟杨柳参差碧,夹道宫槐吹绿雪。六飞初幸玉泉回,南苑春芜驻仙跸。

帐殿凉飔五月寒,晾鹰台畔簇雕鞍。至尊乙夜开经幄,中使星驰召讲官。

曲江学士蓬山彦,著作承明侍清宴。每依石室展牙佥,频直彤闱听银箭。

当今天子擅圣神,一游一豫行时巡。上林兽簿不足问,石渠典籍时相亲。

属车载书三十乘,特简儒士随八骏。先生奉诏有殊恩,郊原寓目多名胜。

拳毛蹀躞沙路香,平明耳笔紫荷囊。致君一卷《虞书》在,《卿云》复旦赓陶唐。

霏微铜鹤炉烟细,丹陛从容传圣意。天苞地符世莫窥,河洛千秋未宣秘。

俄传銮辂下离宫,羽林七萃依苍龙。竞识相如参侍从,千群组练一章缝。

归来振笔诗千首,云霞洒翰蛟螭走。鸾尾淋漓进尚方,岐阳石鼓同不朽。

休风盛事载瑶编,不数横汾宴镐年。愿将茂草《虞箴》颂,谱入熏风和舜弦。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