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姚燧的普天乐·浙江秋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普天乐·浙江秋

浙江秋,吴山夜。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钱塘江边,吴山脚下,正值清秋之夜。离愁随江奔涌去,别恨似吴山重重叠叠。北雁南来,荷花凋谢。清冷的秋雨,灯盏的青光,更增添了书斋的凄凉寂寞,怕离别却又这么早就离别。今晚且图一醉,既然明朝终将离去,还是忍耐一些。

注释

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州入海的一段。因为通海,秋天多潮,以壮观著称。
吴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寒雁:秋分后从塞北飞到南方来过冬的大雁。
青灯:即油灯。因发光微青,故名。
宁奈:忍耐。些些:即一些儿。后一个“些”字读sā,语尾助词。

简析

  姚燧这首小令,是一首离别之作。周德清将它选入《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题作“别友”。可见,当时就已脍炙人口。

  此曲大半篇幅极写愁恨,雅致精丽,最后三句忽然纵笔作旷达语收束,正显出旷达放逸之本色,此是元代曲家与前代词人不同之处。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猜你喜欢

故旧三丧不弃捐,柴君高望世人传。当时泪滴坟前土,应作黄金彻九泉。

童子十四名福基,瑶环瑜珥玉雪姿。早有才语惊父师,弱龄能解《易》与《诗》。

贼窥灊霍遭劫持,身非不能走险巘。恐母不免躬尝之,日夜念母惟涕洟。

豺狼安识字孝慈,闻儿夜哭为心悲。怀中短刃勤磨治,誓不与贼生同时。

贼走药肆方晨炊,儿喜窃谓计可施。怀毒乘间投釜锜,贼十余辈皆横尸。

伟哉童子真权奇,自仰余药甘如饴。杀贼十数贼不疑,委弃野寺不以随。

荒山兵后难求医。一瞑不复瞻庭闱。军兴以来岁十稘,环寇诸公印累累。

异哉童子能尔为。我欲再拜言天墀,谓天盖高蚁虱卑。

题诗泪堕如绠縻,告千万世无愧词。

刻木团泥作祸胎,驱牵不动蠢形骸。
须臾齑粉渠休恨,教汝偷寒送暖来。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