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前二句勾勒出思妇的形象,让读者从美的装扮想象出美的人;接着二句设问过渡,巧妙地将笔触从采莲女转向采莲女的怀人;之后二句暗示采莲女的丈夫在遥远的边地,二人音息难通;最后二句直接抒情,写采莲女盼望夫君早日归来。
此诗首先以第三者的眼光描绘采莲女,继开头纯客观的描写以描写与之直接对话,使“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其中,首二句只写采莲女的穿着打扮而不作肖像描绘,于描写穿着中点出其身处的地点,使一个可爱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接着二句以设问的形式作为过渡,转而采用与采莲女亲切对话的形式:前句是用一个假设中的人物的问话,后句则采莲女的回答。紧接着的“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四句又改用第一人称来描写,直接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情感,是主人公思“君”心境的自我剖露。其中,“辽西”与“江南”的对比突出了采莲女与“君”地理上相隔之遥远;“欲寄”则透出采莲女难以言说的一往深情。
全诗短小厚实,纯用白描手法,重在抒情,从不同角度着笔,描写角度虽几经改换,表现了多次顿挫,却极为自然,毫不生硬,显示了曲折多变的艺术手法,而采莲女的情感完全由眼前景、手中物触发,情由景生,触景生情,情意绵绵,意味深长,双关手法的采用更使得诗中表现的情感显得深沉、含蓄、细腻。
溪山不难买,所费千金储。不如数峰云,朝昏对吾庐。
交游岂无人,转盼伤离居。不如吾兄弟,相应如笙竽。
左侯蓟名族,温温器璠玙。身虽市朝寄,心与功名疏。
伯也亦可人,文华炳于菟。风神耸魁伟,襟韵含冲虚。
平生一片心,缘尘不关渠。相期有幽事,岁晚山林俱。
綵服照黄冠,欢呼奉亲舆。大妇侍巾帨,中妇供庖厨。
诸孙戏膝前,翩然凤将雏。朝采南涧芹,莫漉西溪鱼。
烟霞入杖屦,风月来窗疏。观竹上巢云,礼佛登香炉。
红龙雪浪涌,白塔苍烟孤。冰弦写天籁,茶瓯泛云腴。
快哉天下乐,俯仰馀何须。正恐左太冲,招隐昔所无。
兵骄乱纪律,荡然无上下。虽乏哙等才,耻与哙等伍。
江南久丧乱,州郡俱榛莽。况复此辈反,黎庶不胜苦。
括囊索金银,杀人掠子女。元恶幸诛擒,所失宁复取。
治乱如理丝,不理将失绪。治田当去蠹,不去终害黍。
军容欲不惊,必先肃其旅。梁栋欲不倾,必先正其础。
措置果合宜,何忧不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