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天的《战城南》诗是他于“晋义熙(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末私造”《鼓吹铙歌》十五篇中的一首。铙歌,即“短箫铙歌”,本为军乐。何承天的这组《鼓吹铙歌》,“虽有汉曲旧名,大抵别增新意,故其义与古辞考之多不合”(郭茂倩《乐府诗集》)。作者以颂扬赞美态度来描写战争,旨在“建威扬德,劝士讽敌”。其诗主题格调与表现形式,均与汉乐府古辞迥然有别。
此诗以叙阵战为主,采用整齐的三、三、七句式,每三句为一层意思,全诗二十四句,可分作四段来看。
开头三句为第一段。首句“战城南”系套用乐府古辞语。作者起笔拉开战幕,描绘出大战的场景。“勍敌猛”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分别从敌我两方来写。前三句言敌方兵强马众,攻势凶猛;后三句写己方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仗大顺”,谓依顺天道民心。“应三灵”,指得日、月、星三灵垂象之应。如陈琳马谓“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军武赋》)古称“明王之征”,必顺天命以伐无道。战前先“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祷于后土、四海神祇、山川冢社;乃造于先王”(《司马法》)而后命将兴师。作者在此强调己方乃“正义”之师,将士激于义愤,争相赴敌。“长剑击”至“长角浮叫”九句为第三段,写战场交锋。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扫平“敌寇”,尽歼“逆徒”,余黎沾惠,百姓讴歌及班师回朝,庆功祝捷。
古代诗歌叙写战争,由来已久。早在《诗经》雅诗中就有如《常武》(《大雅》)、《六月》、《采芑》(《小雅》)等名篇,屈原《九歌·国殇》亦是一篇写战争的杰作。《诗经》雅诗之叙战事,多赞美周室功德,铺扬威烈。一般不在诗中直接描写作战场面,而是着重表现己方军威气势。如《大雅·常武》篇写周宣王征徐夷,第五章正叙兵事,云“王师啴啴(tān tān,众盛貌),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苍,如川之流”。以一连串比喻表现周军进击时排山倒海,一往无前之势,显得威武雄壮,气势磅礴。《九歌·国殇》有一节描写两军交锋,车列毂错,短兵相接,写得悲壮慷慨。然诗人意在祭悼战败死国的楚将士亡灵,而非耀武扬威,因而诗中叙阵战只是作为抒哀思的陪衬。何承天此诗则有与《诗》、《骚》等战事诗不同的特色。作者在诗中对阵战展开正面描写,既有鸟瞰式的宏大场面,又有形象具体的战斗描绘;运用写实兼比喻、夸张及声、色渲染等表现手法。诗中有的地方写得较简炼概括,有的地方着力铺张描状。如第二段写双方对阵情势,“横阵亘野若屯云”一句,表现敌方“百校罗峙,千部陈列”,弥原盖野,如黑云压城的强大阵势。写敌方的强大,既见战争情势之险恶与严酷,又反衬己方严阵以待,临危不惧。作者接下不对己方军容阵势作相应的描写,而以“义之马感士忘生”一句有力地表现将士们同仇敌忾,“师直为壮”。这样避免了单调与重复,又突出晋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文笔简洁,有较强的概括和表现力。
两军正面冲突,交兵接战,是全诗用笔墨最多,也写得较出色处。作者善于抓住最能体现战斗特点的“声”与“色”,用浓墨重彩加以描绘。如第一段写战争大场面,首先展示出黄尘滚滚,砂石飞扬,天昏地暗的背景,以这片灰蒙昏沉的色调衬托出如银蛇狂舞,电闪大作的火红旌旗;似雷霆万里,声震天地的隆隆战鼓,格外令人触目惊心。第二段写“飞镝炫晃”与朱火飞烟,光色相映;剑击弓鸣与“长角浮叫”,声响交加,种种光色音响交织一体,使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生动地再现一场大规模混战的紧张激烈情景,渲染出浓烈的战争气氛。作者还着重从动态来描写交战。第二段写兵来将往的厮杀格斗;雪刃纷飞,箭矢如雨,铁骑奔突,华眊急旋。这一幅幅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战斗画面,使人想起曹丕诗:“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黎阳作诗三首》之三)这段共用六个短句:“长剑击、繁弱鸣”;“虎骑跃,华眊旋”;“骁雄斩,高旗搴”,每句都用动词结尾,读来给人以一种连续、动荡不已和如火如荼之感。
全诗叙阵战,笔墨铺张扬厉,句式长短相间,排偶齐整,颇有气势,然略嫌辞赋味太浓,缺乏诗歌韵致。
自启柴扃望远峰,乡心落叶一重重。似怜登陟添愁思,处处台先著雪封。
椒堂古君子,日䢩倾相与。䢩持夔鼓文,公为析鼮鼠。
䢩问黄钟律,公为定累黍。所契在金石,论说无龃龉。
导山导昆仑,导水导汉汝。置身象教前,字字钩微绪。
辨鼎首辨夏,蛟篆力为抒。雕戈结句曲,牙聱齿亦齼。
商彝尚简约,丁癸亡父举。虎卣当提梁,鸡单饰似?。
文作科斗形,尾细腹则巨。由仓而及籀,猎碣柳贯鱮。
字孳寝加益,繁缛得配所。槃敦亦轇轕,剖析纷如纻。
象形释亚若,谐声说楂?。会意皕二百,衅眉转注语。
指而知其事,抌揄训舂杵。假借门最多,若{至至/火}若蘧莒。
鵻父从鸟旁,桷妃本非梠。臤鼎㮚乃衡,弡■?即糈。
同声相为用,伯女为帛女。一字或数假,{止从}玈旅通旅。
留心辨名物,甔齐?属楚。疐甗无底甑,■钟乃有锯。
下泉秦汉器,错{煭去灬}兼尊俎。渗槃谓之颒,雁镫用然苣。
晋尺度虑俿,汉斛数秉筥。刀镜亦有文,缪篆杂纷处。
下网得珊瑚,采蓝具曲?。徵引罗群书,隺守谨遵许。
研精罔遗力,训诂出心杼。从以篆文释,乃合古籀叙。
邛首问沮诵,钩稽无违拒。爰礼徵汉廷,说字来禁御。
集古搜欧阳,剖录洪赵吕。近称吴侃权,握粟出问权。
大哉仪徵师,卫道作柱碍。岩岩泰岳尊,宫作岨与岠。
灏灏渤澥流,水汇蠡与濋。大厦张帡幪,龙簨错鳞卢。
会稽来竹箭,楚材集杞榉。公馆席西宾,密如蟨与駏。
公子来受学,酌醴酿黑秬。洪钟撞之莛,合止有柷敔。
参订公成书,择善无细钜。解亚为两弓,确然定夺予。
奇文释妥康,方语辨粔籹。十九依公言,间亦采众侣。
公出观枢政,蠠没力不虑。獬豸立乌台,执笏近清篽。
洞悉民生隐,献疏纳当宁。向用日以隆,内{弗幵}外封圉。
三辅辟黄图,庭清息囹圄。蔽芾留甘棠,嘉禾界生稆。
飞刍督漕粟,天庾富廪糈。河流亦顺轨,舟行无间沮。
伟哉经济才,帝用作心膂。佩玉鸣玱玱,金紫簇衙衙。
仕与学兼优,厉志策修阻。胡为瘘痹加,困顿长抱癙。
老学犹孜孜,执卷手不去。士仰子云亭,问字酒有藇。
帷幄来春风,蹑屩乐??。公篆循熹斯,公楷学嶭褚,画品亦森逸,精神著墨楮。
?画与?书,门外履纳苴。庭来道士鹅,俎献博士羜。
手泽家犹存,产抵万金贮。阿童不识字,糅杂入簏?。
傥不遇知音,祖龙啖一炬。有子抱彝器,珍等清芬茹。
什袭藏之箧,百年经墨煮。其中亦涂鸦,拾起益惶怇。
问夹参诗筒,嵯峨势若峿。浸淫入晋魏,英含复华咀。
想当落墨时,奋猛巷洪溆。研露散珠玉,花压读书屿。
忆䢩初见公,公起俊堂著。弹指一瞬息,?{衣中嵌航}十寒暑。
维时丙午夏,遂初赋桑苎。束装当戒涂,料理作行旅。
公子抱书来,为属弁之序。展玩不能释,且行复且跙。
蒹葭犹苍苍,伊人宛在渚。此卷成英年,其才博以谞。
是非颇不谬,毋凿柳与柜。舛驳业已袪,点窜其庸讵。
卷帙亦浩博,字坚力则纾。锐意负大山,当无笑蝜?。
愿以函琳琅,金薤浣露湑。不乃藏葫芦,读下饮醇醑。
盍早登梨枣,莫作延以伫。堂荫今依依,锄经筑有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