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大全  >>  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四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丈夫有志在四方,我愿不知老之将至。
和睦亲戚相共处,子孙相互爱护,相互依靠。
面前饮酒、奏乐终日列,杯中美酒从不干。
无拘无束尽情娱乐欢,常常早睡晚起床。
哪像当今世上人,满怀名利若冰炭。
身亡同样归坟墓,用此空名导向前!

注释

志四海:志在四方,谓志向远大。
不知老:不知老之将至。语本《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相保:相互爱护,相互依靠。
觞弦:代指饮酒与奏乐歌唱。肆:陈列,谓摆在面前。
朝日:当作“朝夕”,指终日。樽:酒杯。燥:干燥。
缓带:放松束带,谓无拘无束。《晋书·隐逸传》:陶渊明为彭泽令,时“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而渊明辞归,所以以缓带为愿。
孰若:哪像。
冰炭:比喻贪和求名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淮南子·齐俗训》:“贪禄者见利不顾身,而好名者非义不苟得,此相为论,譬若冰炭钩绳也,何时而合?”
丘垄:指坟墓。道:同“导”,引导。

赏析

  由于人生失意,“有志不获骋”,诗人也只得退而求自乐,这首诗便写隐居安处的自得之乐,同时对那些贪利求名的“当世士”表示鄙视。

  诗中“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几句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生活正和《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的理想人生态度与和谐家庭生活如出一辙。而“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的安逸闲适与那些“汲汲于富贵”的“当世士”的战战兢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诗人对眼前闲居之乐的满足。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四首。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陶渊明54岁时,即为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陶渊明37岁时。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古桧吟风,寒鸦布陈。
不落见闻,几人错认。
不错认人,道士擎拳,
阇梨问讯。

高卧辞恩诏,承欢奉母慈。湖山千古胜,忠孝四方知。

悯世薖园老,骚情漆室诗。枢言兼谕德,经术系人思。

圣人既已没,圣道遂不传。异端壅正途,榛塞踰千年。

大儒起相承,辟之斯廓然。濂溪回北流,伊洛开洪源。

学者有适从,披云见青天。我生虽多难,闻道早有缘。

中岁苦病目,不得深穷研。梁君河东秀,意气凌孤骞。

探道得奥阃,辩说如河悬。所知非苟知,而亦允蹈焉。

出入口耳者,彼我奚足言。却来自秦京,过我汾水边。

未几复言别,长途北之燕。行看奋六翮,高举凌云烟。

功成名遂后,归老河之湍。相从讲圣学,与子长周旋。

© Copyright 2024-2029 www.gusw.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3  邮件:4614219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