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快恩仇,辞家建边勋。手中弄铣鋧,目空万马群。
转壁入不毛,水咽山留云。槥还亲抚哭,悔识李将军。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我欲游名山,此地无峻岭。祇此一亩园,规画亦井井。
编篱藉筼筜,薙草辟蛙黾。茅屋三两间,已足供游骋。
人生易百年,转移在俄顷。何如此小住,朝夕今以永。
池塘春雨痕,花坞夕阳影;数弓虽不廓,颇亦称胜景。
八十随形好,相有三十二。四谛及三乘,同一无生智。
名为一合相,非是人同类。凡夫共佛同,一体无有异。
若论心与境,悬隔不相似。凡夫惟妄想,攀缘遍天地。
常怀三毒心,损他将自利。佛心常慈悲,善恶无有二。
蠢动诸众生,心同一子地。六识空无生,六尘将布施。
意根成妙觉,七识平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