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一首边塞诗,写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宫树行行密覆墙,雨馀沙净碧云凉。锦衣花帽金鞍马,綵仗红旗夹道光。
眷此东林社,来寻惠远师。坐深凉意满,吟苦树阴移。
白鸟冲残照,青芦响暮飔。一层楼上望,浩荡自伸眉。
咿喔鸡声远,郎当铎语忙。征人影在水,残月白于霜。
犬吠渔村火,风吹蟹舍香。酒旗摇树杪,隐约似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