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而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诗详注》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为郁李花。)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兰蕙与蓬蒿,同生不同类。庭芷共江蓠,隔山扇馨懿。
植物有本性,斯人洽气谊。譬如浑与淄,源分味一致。
方寸契合微,名言无可志。下走滞京洛,时俊红尘萃。
尤推彦伯贤,一见惊小异。既入季野室,气概四时备。
盎然饮太和,不醪亦自醉。何期后十年,移官戏下吏。
文宴纵清谈,往往抒宏议。怀抱郁青霞,渊雅而纯粹。
恍遇祖约谈,次日如失睡。有时涉文囿,洸洸罗满笥。
河东记委箧,崇山识简坠。怜我呰窳才,赖公琢成器。
明月照人影,高云托广庇。不图好风吹,新纶忽迁地。
休景知边情,盛绩御屏记。郑白千顷沃,欢呼迎新使。
美意汉京洽,觖望鄣南怼。持靴念旧恩,攀辕洒新泪。
我心益戚戚,欲言无一字。公方鬯远猷,岂为私情累。
惟祝蚩蚩心,上感羲轩意。牙纛锡专征,江海重膺寄。
白发旧部僚,老马伤憔悴。草亭筑四休,轩盖行抛弃。
傥报我公来,重理出山辔。短歌寄离愁,烟波荡淮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