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知稼堂中一味閒,卷帘终日卧看山。虽无微禄供贫病,幸有新诗伴往还。
《国风》终《曹》《桧》,战国遂无诗。汉魏稍萌芽,齐梁益卑卑。
治少乱日多,《雅》《颂》亦已微。千载一诗王,牛酒不饫饥。
后人论皮骨,流派弥纷歧。无病而呻吟,世犹疑继之。
白贲本无色,大乐贵声希。寂寞谁与娱,谷音或庶几。
把盏临窗树,惊心叶半黄。有愁消腊醑,无计避秋霜。
浮世蜗粘壳,劳生蚁战场。生涯从烂醉,拂石卧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