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崎崎不知远,入夜林转深。月黑虎斯怒,泉枯龙不吟。
饥民瘦如鬼,长吏清有琴。满屋朔风大,集枝翻冻禽。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字为罗敷。
首戴金翠饰,耳缀明月珠。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
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虚。问女居安在,堂在城南居。
青楼临大巷,幽门结重枢。使君自南来,驷马立踟蹰。
遣吏谢贤女,岂可同行车。斯女长跪对,使君言何殊。
使君自有妇,贱妾有鄙夫。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