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衮(729年-783年),字夷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大历十二年(777年)拜相,杨绾病故后,独揽朝政。以文辞出众而又登科第为用人标准,堵塞买官之路。对朝中众官俸禄亦视其好恶而酌定。封河内郡公。德宗即位后,被贬为河南少尹,又贬为潮州刺史。不久为福建观察使。常衮注重教育,增设乡校,亲自讲授,闽地文风为之一振。建中四年(783年)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尚书左仆射。
寺门亭午殊萧森,龙气所结云为阴。不知泉脉出何处,潭水一碧无古今。
人间苦旱仰神意,山根滴雪成甘霖。文鱼五色岂灵种,我来拊槛观浮沈。
竹鞭穿地松插天,鳞甲隐现疑可寻。溪风响答万籁合,不雨亦作苍龙吟。
此山石奇树尤古,惜少瀑布飞遥岑。寺楼倚山山卧水,遂以众影为幽深。
筝琵平日厌繁会,风泉一听生道心。诸天原是空明相,下界谁闻微妙音。
西北有高楼,徙倚聊淹留。平原千余里,远道何悠悠。
日夕回风起,河水散乱流。相思杳难托,登高翻更愁。
槛车不数尺,乃容天下才。时无鲍叔牙,霸术终焉埋。
射钩弃旧怨,度量何远哉。人生贵知遇,安用悲蒿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