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路观赏着钱塘江傍晚的美景。首句中的“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所以他放眼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次句中的“隐隐”、“衔”诸语下得颇为精妙,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这两句诗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汝南太守来送别,劝予一访梁园雪。今朝始渡黄河流,登台忽见梁园月。
魏王雄都大梁野,信陵公子曾停马。屠肆空闻力士名,夷门不见抱关者。
孝王宫阙在睢阳,连属平台复道长。兔苑山高成百室,旌旗警跸回三光。
檀栾修竹今非故,胜事空馀枚马赋。猿岩雁池曾在无,鹤洲凫渚知何处。
莽苍荆棘古城隈,汴水东流去不回。千年李白与杜甫,此地曾经醉酒杯。
荒烟落日一洒泪,悲歌抚剑空徘徊。明兴古文谁第一,共推此地李献吉。
信阳何子曾并驱,苏门高生亦其匹。一时酣咏梁王台,人称甫白与邹枚。
我来更在何李后,持觞三酹沾襟袖。天球河图可终古,朱弦疏越竟一奏。
当年达宦总丘壤,尔辈大名同宇宙。此物应难论簪组,斯文未坠怜雕镂。
梁园歌,歌正愁,明月平台似雪浮。遥寄汝南徐子与,知予独啸梁园秋。
盈盈端叶倚云开,挟得高寒入地来。冰咽桃花浮断涧,风弹柳絮被妆台。
潇湘雁去恩尤花,巴蜀波生信不回。郢上更谁歌此曲,典君为客独高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