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南阳诸葛庐,帝三幸其居。卫士十人护肩舆,赐金赐帛赐绮衣。
帷幄计秘参刘基,功主于内不外施。官其身而辞,官其子而辞,卒成其高病告归。
生赐坐近华盖殿,死赐葬近鸡鸣祠。神龙见首不见尾,清泉白石无磷淄。
君不见严陵钓台高位置,赤伏符事非吾事。又不见衡山山人衣衣白,宰相味夺神仙骨。
途分晦显臣不臣,静诚先生兼之于一身。
拜别慈帏一月馀,堪怜弱质远驱驰。北堂萱草今安否,但愿棠荆好护持。
一官一集定堪纪,万本万遍迹奚辞。如此题诗非浪许,要惭皇甫称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