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照大师 (公元约747-821)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法照大师的俗世事迹,史料中不见记载。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著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台般舟道场,专修净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万计。代宗皇帝赐承远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心迹竟沈沦,空山閟古春。亭留唐野史,名在宋逋臣。
破壁全题字,双松一作薪。惟应千载上,愧煞瘦腰人。
曾君好马有马癖,昔买骏马千金直。一从徵刷上天衢,每见流星想行迹。
今年得马胜前马,八尺垂钩汗流赭。落花风细草如烟,时控青丝出原野。
官中多马劳驰驱,得似此马闲且都。朝行疑逐飞鸟没,昼浴恐与神龙趋。
逝兹太平麟凤从,此马自在此林中。几人相马识神骏,骨骼卓荦真奇雄。
溪崖泥盘石角溅,戒尔圉人勿轻贱。清刍黑豆未渠饱,锦障金羁竟谁荐。
君不闻幽并马群五色俱,北客长驱愁远途。南来往往凋丧尽,似此骏骨一匹无。
似此骏骨一匹无,临风为尔增嗟吁。
深树罥晴烟。栖处悠然。游踪常共白云还。细认仙凡都不是,好个溪山。
黄鸟听间关。翠草纤绵。纸窗竹屋小吟笺。飞尽桃花浑不语,赢得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