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家威德际髦蛮,牙孽其中虑阻艰。金节远开丞相府,春光先渡玉门关。
正烦烟火远青海,未用梯航致白环。银字诏还知不远,好来弹压紫宸班。
禅宗理学与全真,教立三门接后人。释氏蕴空须见性,儒流格物必存诚。
丹台留得星星火,灵府销镕种种尘。会得万殊归一致,熙台内外总登春。
青青道傍柳,郁郁园中葵。葵长有芳叶,柳生无完枝。
所托势则殊,荣悴固其宜。寄言乘时者,皦皦难自持。
春雨沛嘉树,动与旬朔逾。积阴滞群品,流潦溢九衢。
摵摵西北风,冥冥混晨晡。云解复旋布,出日不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