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无竞(652—705),字仲烈,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其祖先为琅邪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
末艺通于道,抟丸亦可誇。销声楚国士,托迹市南家。
质或同埏埴,形元杂聚沙。圆如珠错落,飞作雨横斜。
指上疑呈月,空中即陨花。一廛聊戏弄,万目自惊嗟。
斗已忘蛮触,兵旋靖镆铘。当筵仍祭酒,宣圣亦心嘉。
辛夷帘下忆卢仝,封寄情深谏议通。乍阅百团浑似月,不须七椀便乘风。
云铛屡挹闻香冽,松籁旋听觉虑空。向道蒙山武夷胜,岂知樵涧摘春丛。
金寺西郊外,一来烦恼摅。凡逢似仙境,鲜不属僧居。
岸绿见翘鹭,溪清无隐鱼。残阳已周览,欲去几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