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无竞(652—705),字仲烈,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其祖先为琅邪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
客尘费爬搔,佳士要推挽。谁与同薄游,君来慰愁眼。
并湖得名山,水色淡平远。清泉来可掬,汲绠不畏短。
何人谈醉翁,但取瀹茗椀。古干不受寒,霜露阅岁晚。
向来后庭花,想像空婉娈。堂堂两使君,摹昼暗丹粉。
名节冠今古,风流未渠泯。处士一癯儒,万像共偃蹇。
珠玉俨在前,未肯作寒窘。胜游那可既,客意殊未满。
更当穷两高,岂复悔重趼。果腹尚可期,尝鼎安一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