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无竞(652—705),字仲烈,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其祖先为琅邪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
秋日凄以白,游子念归还。奉母载官舫,驾言还临川。
王门岂不乐,所惜慈侍偏。况兹严亲在,家居垂莫年。
温凉谨问候,子职愧久愆。今我幸具庆,而可各一天。
故山有高堂,二老心所便。岂无一觞酒,跪劝当几前。
敢谓美昼绣,庶用怡华颠。依依恋膝下,眷眷怀日边。
重来勉尽瘁,移孝乃为贤。
知美斯已恶,何况乐群称。至道本平实,神鬼忌高明。
所以先哲言,为善无近名。如何薋菉葹,欲播蕙芷馨。
志士宝心骨,浮俗吠虚声。安得遁世俦,相与效鸿冥。
丧乱逢天宝,江淮障一身。死甘为厉鬼,生岂负人伦。
卞壸拳还握,苌弘血尚新。灵旗风卷处,犹似扫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