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贲(约1270-1330前),字无咎,号素轩,祖籍太原文水(今属山西),南渡后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善画,能散曲,是元散曲史上最早的南籍散曲家之一。南宋遗民诗人白珽长子。延祐年间由省郎出知忻州,忤监郡,去职。至治间起为温州路平阳州教授,历常州路知事,终南安路经历。是知名元曲家,《太和正音谱》以其曲为上品,称为“如太华孤峰”,据《全元散曲》,今存小令二支,套曲四套(其中残套一套),所作〔鹦鹉曲〕相当有名,和者颇多。亦善画,并能诗,《元诗选·癸集》甲集存其诗二首。生平事迹见《元诗选·癸集》小传,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有生平考证。
暖风迟日杖藜轻,挂酒且闲行。山家桑拓,溪桥杨柳,随处听啼莺。
归来笑撚花枝嗅,茶榻午烟清。禅房似水,香炉鹊尾,刚对净名经。
农父犁田出宝刀,铜花浸血冷侵毛。神锋懔懔冲星斗,未让丰城剑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