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殿庭亲策擢群才,杂遝英贤入彀来。俊敏各求先御览,禹门春浪鼓风雷。
绣榻近来闲。似整如欹欲卸鬟。自把毛诗教小凤,关关。
鹦鹉偷传唤阿蛮。
湘管泪痕斑。掷罢金钱弄玉环。身似离爻中断也,单单。
欲展双眉又拆难。
逶迟车马倦,近郭日初曛。古庙沙扶碣,危城塔入云。
地平河势阔,风远市声闻。好忆湖山路,烟岚翠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