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南海西分驿路长,红尘飞惹汉宫香。奚囊自有明珠在,不带千金陆贾装。
傅郎青云彦,文彩粲华组。身骑五色马,出入将军府。
将军控扼水上城,连舻列舰如屯营。昨朝令下急征饷,科帖星火来南平。
南平频年困供给,小麦秋荒禾未实。私家何以办公输,流血呻吟更捐瘠。
兵储有程不敢稽,君独悯之增惨悽。舣舟浦口坐荒寂,落日忍听饥乌啼。
五月香醪得倾泻,席上香蒲绿堪把。过雨天低白浪中,隔江云出青山下。
豪来起舞情未终,为君感激歌秋风。东南烽火万里赤,此乐茫茫安得同。
我惭栖遁相逢少,郁郁沉忧更昏晓。别君三叹拂吴钩,注目云天决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