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堂北融泥云气生,堂南枯树两禽鸣。冰霜眼过风须转,岁月心悬老自惊。
辞腊酒怜比舍馈,迎春花欲上阶明。壮图回首今迟暮,点检应挨笑拂缨。
山色远分螺黛,芭蕉绿衬窗纱。酒醒渐觉罗衾薄,春在阿谁家。
月馆曾敲双陆,雨窗同梦梨花。分明眼底人千里,门外即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