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人言会饮辰嫌酉,我为求医日问除。老去谁能遵百忌,秋来只欲上三书。
海畔闲鸥,趁萧斋夜凉、同赋团雪。又是疏帘吹雨,蕙枝香发。
漫诉琼箫旧怨,怕酒醒、垂杨凄绝。而今便、不梦扬州,暗愁消瘦诗骨。
尊前壮心易歇。听山阳倦笛,何事轻别。客里登楼,都换故乡云物。
多少西园俊侣,待共觅、棕鞋青袜。问恁日、顾曲人归,画栏重醉秋月。
揽辔归来朔雪寒,剑光犹是旧登坛。玉关不数弃繻迹,白社宁教戴笠看。
千古旂常高战伐,几年湖海问悲欢。已闻圣主长虚席,肯许东山老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