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翩,豆蒄梢头碧玉年。妆才竟,小扇立花前。
蟋蟀窗前,枇杷栏下,碧窗倩画蟾纱。月杵秋砧,西溪一舸移家。
桂堂灯影霜华。舞阑跚,竹叶频赊。双桥浓树,烟迷古藤,谁数昏鸦。
东阳瘦日,南道愁时,青松红杏,词句怜他。海棠未醒,白门又落杨花。
鱼尾残霞。甚春閒、燕子风斜。听鸣笳。山程水程,离思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