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思乡诗。作者在外居官多年,思念故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时,遇见了家乡来的人,便殷勤问起亲戚朋旧、居室池台、园林植树等情况,表达了恋念故乡的情思。
这首诗是写王绩绩在他乡遇到故人,内容虽然质朴平淡,但是意境隽永。开篇便营造了一种意境,将读者带人诗人寄居的大都当中。根据后人考证,此处所说的旅泊多年的城市应当是长安城,城里车水马龙、房屋鳞次的繁华留住了诗人的脚步,所以诗人才有感而发,到老了仍然没有想着回家。
诗写得颇有意境,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带到诗人寓居的他乡京城里。这儿房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以致诗人在外旅居多年,到老了仍没有想回故乡,然而“乐不思蜀”只是表面的意思,继续读下去就可以发现“故乡”始终魂牵梦绕在诗人心中。诗人忽然在自己门前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乡人,久别重逢,彼此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情不自禁地紧握着对方的手。接着客人被热情地请进了屋子,贤淑的主妇迅速准备好了洗尘的酒肴。座中,主客相谈十分亲热融洽。主人一个劲地询问着故乡的事。他首先问起亲朋好友,连他们的孩子都仔仔细细地询问到了。
接下去,到诗人开始询问自己的宗族的近况。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他的二哥是《古镜记》的作者,此外还有弟兄四人。王通死于大业年末,他的儿子王福畤(王勃之父)、王福郊以及其他子侄在王绩作这首诗时,大都在故乡,因此王诗说“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接着,诗人一连提了许多问题,问到旧居、栽树、建房、种竹、植梅、渠水、石苔、园果、林花等等。而这一连串的提问,在表现了诗人关心故乡亲人的的迫切心情的同时,在人们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自然风景和社会生活图画。最后,诗人以叮嘱故人回答不要有顾虑和表示自己将告老回乡作结,娓娓动听,余韵无穷。王绩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他的不少诗作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的不满,但也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的思想。读罢这首诗,使人感到王绩一生虽有逃避醉乡的一面,但他又并非真如他所说的“长昏饮”,而是也有清醒和热爱生活的一面的。
诗中此处所用的连续提问法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这类诗文形式复原了先秦以及秦汉文学诗歌常用的形式,例如《诗经》的《行露》当中,虽然只有十五句,却连用九个问句,以增强文字语气,强调人物情感。本诗也用了类似的连续提问法,虽然跟古诗文用途不同,但是却充分强调了作者悲喜交集、惆怅与激动共存的的情绪。
不过,诗人虽然情绪激动,满心渴望了解家乡一草一木的变化,但是他却在最后四句当中诉说了自己的意愿。虽然羁旅在外只能问故人家乡如何,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得到答案,而是期盼着不久就回到家乡。亲自去走访曾经去过的地方,游戏于田野故园当中,以解多年思乡之苦。
全诗质朴自然,并无雕砌的痕迹,平淡中见真味,含蓄中有深情,言浅而韵味无穷,一扫初唐诗坛的迤逦浮华的靡靡风气,正是王绩诗歌最主要的特色之一。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塞梅著花未”显然是受了王绩此诗的影响。特别是前两句和最后一句,与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意思几近相同,末句同样采用提问法。但是,王维的《杂诗》所表达的乡情寄托在“塞梅”之上,而王绩的这首诗寄托情感的意象却比较多。
王绩的思想虽然受老庄影响颇深,不少诗作都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渴望自由遗世的意思,这首诗亦有些许逃避的意思。然而,诗中的画面和真情却打动人心,充满了对人情事理的热爱和依恋,显然并非牢骚之作,实则读来娓娓动人,余韵不绝。
为将不知兵,是谓卒予敌。不教驱之战,岂能出以律。
桓文节制师,苏张纵横策。制胜非有他,所贵在练习。
日本二千年,本以武立国。幕府值季世,犬戎迭相逼。
贤豪争勤王,蔚成中兴辟。环顾五部洲,沧海不可隔。
函关一丸泥,势难复闭壁。勇夫且重闭,岂曰偃兵革。
天孙茅缠槊,高丽铁铸的。古岂无利器,今合借他石。
近年欧罗巴,兵法盖无匹。广轮四海图,上下千年籍。
择长以为师,悉命译人译。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群萃而州处,乃受观摩益。使指固藉臂,伏足固藉翼。
得一良将才,胜百连城璧。是日营门开,军容茶火赫。
贤王代临雍,客卿咸就席。组练简一千,距跃习三百。
拐马熟连环,飞炮鸣霹雳。亦有轻气球,凌风腾千尺。
准人兴相扑,馀技及刺击。粲粲西人服,竦立咸屏息。
王告汝多士,勖哉宜勉力!刃当摩厉须,锥乃脱颖出。
千日可不用,竞惕在朝夕。王告汝多士,豺虎在有北。
养汝民脂膏,为民出锋镝。汝能捍城民,俾汝公侯伯。
我士曰唯唯,拜手受诏敕。使者睹兹礼,欢忻目屡拭。
念余捧载书,相见藉玉帛。同在亚细亚,自昔邻封辑。
譬若辅车依,譬若掎角立。所恃各富强,乃能相辅弼。
同类争奋兴,外侮自潜匿。解甲歌太平,传之千万亿。
青云得路。休叹功名误。好在辋川堪画处。闻早抽身归去。
任他千丈风波。光阴著酒消磨。识破落花浮世,笑看金狄摩挲。
长江远水绕苔矶,客至开尊半掩扉。四壁乍惊秋气入,片帆争带夕阳飞。
故园聚散原非别,壮志蹉跎但忆归。为语东篱陶令菊,再来相对肯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