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暗风惨惨入林壑,喷雾藏烟日色薄。危坡直下二十里,云水阴寒气参错。
蓦地如雷吼一声,行客软战不能行。公然白昼?人食,负嵎咆哮谁敢撄。
居人惶怖路人苦,传闻共道山有虎。我来经过问居民,尔县谁欤实守土。
人恶害人当即除,虎恶比人定何如。居民答言县官好,政简刑清民不扰。
朝朝驱虎北渡河,山中猛虎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