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翠实可充丹凤食,乔枝仍待早莺迁。一拳苍藓荒秋雨,惆怅无人解补天。
楚水壑洞庭,湘沅势争大。沅江莽西流,穷源奖州界。
西望见凤山,突兀万古砦。兽蹄鸟迹间,混混凿一派。
澹瀩凝不流,绝壁照石黛。繁星丽金沙,驳荦得文贝。
根蟠水府深,岸陀断峡隘。长年色惨沮,板坼百舟坏。
射工掠浮影,暗伏虺与虿。日月避其幽,昼夜云雨晦。
中流夐回首,艰远念行迈。浩荡越乡心,崎岖五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