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我行武山南向西,冈峦回伏当武溪。孤标上撑出虎鼻,落日东射云中霓。
武山势高如卧几,后巘前峰互盘峙。浮云独抗九千丈,异县相望百馀里。
金华越台方殿奔,大小尖星安足论。武仙绿发挂琼树,手挹太白开天门。
乱来寻山苦嫌浅,石室何年閟苔藓。明日南溪访故人,定接飞萝上层巘。
封中玉暖日生烟,缥缈无双拄杖前。远翠数峰三岛出,空青一气九州圆。
何当过海云如地,径欲乘风石作船。虮虱小臣头已白,夜坛枣脯学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