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尸和白骨铺满了疆场,他们都是不肯投降清朝的忠义之士。
我想告诉行人:请你路过时不要掩鼻,你虽然活着,但又哪里能和死去的人相比呢?
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江阴城被屠惨状,热烈歌颂了那些不屈的英雄。后二句讥刺偷生者,似有所指,在对比中进一步衬托出了那些英雄的高尚和伟大。这首诗篇幅短小,语句通俗口语化,于简练中勾勒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首句直观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极为悲壮的战斗场面。战场上堆满尸体,城陷后又尸遍街卷,血淌池井。一幅战后惨景图,令人目不忍睹,也绘出了战斗的激烈残酷,点明了抗清卫城所付出的代价之大。惨象不掩英勇本色。在清兵进逼的危急形势下,江阴人民在典史带领下奋起抗击,固守县城81天,杀死清兵7万5千余人。虽后终遭屠城,但他们已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印征了以死抗争的决心,换取了显赫的战绩。
次句“万死孤忠未肯降",就热烈赞扬了江阴官兵忠君爱国、万众一心,保卫家乡至死不降的英勇精神和无畏气概。“万死”照应了首句的“满”字, “孤忠”暗示了抵抗的无外来救援和寡不敌众,“万死孤忠”与“未肯降”的对衬,突出了江阴民众誓死守城、视死如归的坚毅志向和豪迈壮举。这也都为全诗末字的赞语“香”作了充分有力的铺设。
最后,江阴女子以寄语行人的口吻,高度评价了江阴人民在抗清斗争中的业绩,由衷讴歌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深情地抒发了对战死者的崇敬之意和引以为豪之感。壮士的雪胔白骨虽然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令人作呕窒息。但是他们乃为抗清而战,为守城而死,故虽臭犹香,他们的高尚气节将流芳百世。“活人不及死人香”作为全诗的结句,表示了作者心底的由衷赞叹,也把江阴抗清卫城之战的荣光载入了史册。
缺月耿疏林,凉飙拂轻衽。荒溪趣遵涂,客子敢安枕。
自言赴铨府,试判取微廪。清时广招延,选部杂流品。
门子萃金张,文人富曹沈。春秋两较试,器业一精审。
探珠到渊洄,求金自沙墋。腾装分区区,蓄志常懔懔。
家翁昔初仕,恬退声藉甚。求閒绝外慕,行义鄙中荏。
以兹久淹蟠,通籍才十稔。飘然宦游倦,遽以归休谂。
优恩得世禄,纶告下绨锦。兄材济世美,圣读近天禀。
所长皆盖人,无一可镌锓。摛辞昔贤均,说经馀子噤。
临书蛇蚓结,搊琴鱼鲔淰。辛勤客虞庠,藜藿就烹饪。
谓当妙穿杨,百中羽皆饮。如何遭刖频,归步每踔踸。
兹行定焚舟,已事空拾沈。将期冠群英,喜剧不能寝。
我所思兮,濯足清流,晞发高冈。奈举国侏儒,臣饥欲死,满堂酒汉,公醒而狂。
学剑不成,卖浆未售,肘后难传疗恨方。除非是,学中山千日,梦到羲皇。
觉来起舞淋浪。且读破离骚续九章。喜庄子逍遥,人呼以马,左慈狡狯,或化为羊。
手弄双丸,目空九点,竿木随身作戏场。今而后,从子虚隐矣,何有之乡。
角飞城外雪正飞,丁字沽边人渡稀。遥天一望寒云白,村村矮屋藏烟扉。
寻梅独向雪中走,呼渡不来空袖手。凭谁写我待渡图,戴笠披蓑临渡口。
冻柳栖鸦叫不休,滔滔河水杂冰流。酸风刺面吹愈急,隔岸渔罾带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