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令前三句点明主旨,分别从空间和时间,极言家乡路途遥远。中间三句皆是作者的眼前之景,无不映照着他那颗伤感的旅人之心。最后两句写各种声音交织一起化作离愁,致使作者一夜无眠。全曲缠绵悱恻,呜咽低回,读来令人哀愁如缕,感叹不已。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小令开篇即直写故乡的遥远和行旅的孤寂,从而引出第三句“倚篷窗自叹飘泊命”的深沉喟叹,“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表面上全是写景,然一片孤寂烦闷之情,却寓于这“鼓声”、“浪声”、“钟声”之中。这是一种以动写静的手法,独自一人在孤舟之中,又是夜深的江上,孤独寂寞之情是可想而知的。静极时,便越发显得这“鼓声”、“浪声”、“钟声”的响亮。反过来,这声音也越发显得夜深江上的寂静。此情此景搅起了游子的无限身世之感与思乡之情,以至再也按捺不住这一腔愁绪,便冲口而出“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全篇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渲染寂寞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失意惆怅的情怀。四、五、六三句,语气平淡而意蕴隽永。“城头鼓声”,暗示时光流逝,使人易生光阴蹉跎的感慨,“江心浪声”,象征人生旅途的险恶,使人感发“世途风波恶,人间行路难”的浩叹;“山顶钟声”,则显然和唐代诗人张继所听到的寒山寺夜半钟鸣一样,使人深感客中的凄凉和惆怅。这三种声音,构成一部情调悲凉的交响乐章,发人遐想。另外,曲词的语言朴实而凝炼,工整而有节奏感。
这首小令具体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作者乘舟离乡背井经过数日的旅途辛苦,夜泊京口有所感而作。
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厥初造化手,办此何雄哉!
天门一何高,天险若可阶。积苏此累块,分明见九垓。
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秦皇憺威灵,茂陵亦雄材。
翠华行不归,石坛满苍苔。古今一俯仰,感极令人哀。
是时春夏交,红绿无边涯。奇探忘登顿,意惬自迟回。
惜无赏心人,欢然尽馀杯。夜宿玉女祠,崩奔涌云雷。
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鸡鸣登日观,四望无氛霾。
六龙出扶桑,翻动青霞堆。平生华嵩游,兹山未忘怀。
十年望齐鲁,登临负吟鞋。孤云拂层崖,青壁落落云间开。
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觉胸次高崔嵬。徂徕山头唤李白,吾欲从此观蓬莱。
北来孤剑郁苍颜。听时事,立谈闲。秋隼正腾翻。莫便倚、霜空陡寒。
太行秋色,汾川雁影,极目送归鞍。簿领宪司闲。道好个、河东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