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绪万千,只因与你修书几张,装入信封后又觉许多话尚未说完,取信重读,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
直写到五声宫漏响过,窗前灯盏已呈半明欲灭之状。
禁中:宫中。
万端:头绪极多而纷乱。
五声宫漏:表示天快亮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这一切并没有明确说出,作者只是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寒灯欲灭时”,诗人迟疑茫然的神情与一盏光焰摇曳,奄奄欲灭的寒灯相映衬,显得多么空旷、多么沉寂、多么凄清啊!然而更鼓也提醒他,作者的思绪必须从几千里外的江陵收回来了;这封信也必须立即收束封缄了;眼前这种尽管寂寞但却可以自由地驰骋自己对朋友思念之情的环境气氛,也马上就要消失了;那个被权势、被名利扭曲了的社会马上就要复苏起来、活跃起来了。这些不由地又使诗人的心头涌上一层漠漠的焦躁与哀愁。
这些都是我们的分析与推测,诗中并没有明说,实际上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还要远比读者所说的这些更深沉、更微妙。白居易的诗有许多因为直白而被人批评指责,而这首《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却是异常含蓄的。作者只给读者描绘了一种环境气氛,一种饱含感情的生动形象。至于这个形象在想什么,诗人根本没有说,一切都在不言中。而这种“不言”,却恰恰是作者在《琵琶行》中所说的“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当时白居易三十九岁,在朝中任左拾遗,兼翰林学士。
池馆春深看牡丹,五陵车马隘长安。谁知凛凛冰霜际,却是梅花守岁寒。
吾慕东海生,垂钓潭上石。潭水飏春风,桃花艳云日。
知君远志不在鱼,濯足时时还读书。秖应豹隐藏深雾,肯学鹰扬载后车。
甚西风、情根寸寸,等闲吹堕尘土。悄无人候曾携手,默默芳心私许。
颜莫驻。早悟透灵因,夙蒂含愁吐。问花不语。记雨过凄晨,月来悲夕,总是泪零处。
漫回首,梦好都无凭据。光阴三过飞絮。湘娥错把东皇怨,毕竟生天非误。
且迟伫,最怕听,鲍家秋唱斜阳暮。闲愁赋与。是一点幽磷,千年碧血,化作断肠句。